寒潭偈-废佛残卷_第一卷杀僧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卷杀僧 (第1/38页)

    【寒潭偈】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

    《第二卷─塔灵》

    [序幕]

    烛光微动,闇黑中,只有昏h的光充满禅房每个角落。白雪初融、斗杓东指的三月,在江南已是早春,然而姑臧地属西北,弯月西移的清晨,仍是寒意b人。光影中,国师鼻梁高挺、眼眶凹陷的五官轮廓,细说着他的来历。他幼年出家皈依於达摩耶舍门下,他离开中天竺,途经西域各国与敦煌,於十二年前来到北凉。秋红花落、物换星移,一生尝尽浮沉荣辱、悲欢无常他虽五十不到,然而已须发渐白。

    远近回荡着黎明前的梵唱,国师轻叹了一声,不经意的说道:「这梵唱是在述说新生命的开始,还是旧生命的结束?」早就T悟到有缘尽的时候,然而………

    房门传来轻微的扣击声,玄志法师的声音传了进来:「国师,我来了!」

    「来了吗?」

    「是的,我来了!」

    「真的来了吗?」

    玄志犹豫了一下,不知该答甚麽,不过超过十年的师徒相处,这种问答对他而言,似乎是习惯了。

    「国师,都准备好了!」

    「准备好了?」

    「是的,都准备好了!」

    「真的准备好了吗?」玄志这次真的无言了。

    「进来吧!」昙无忏禅师眼神深邃的望着一堆窗前打包好的经书,即将远行之际,还真有点不舍。

    「知道你的任务吗?」

    「是的,我会以生命保护这批经典,经亡人亡!」玄志坚定的说道。

    「难为你了,这批佛典将对佛教影响深远,时机未到,千万不得取出来。」

    「国师,沮渠氏王朝上下笃信佛教,为何如此忧心呢?」

    禅师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还是沉默地望着经书,陷入短暂的沉思,早课梵唱对他来说,好像很遥远。心知即使已臻三明六通境界的他,也无法改变未来,只能尽他最後的心力。禅师转过身来,递给玄志一块玉佩,郑重的说:

    「该是出发的时候了,这玉佩是李妃的信物,到城西窦融台的尹台寺,面见尹太后,她会协助你们安单,等信物相符的商团到达之後,跟着一路往南走,莫回头,找个不为人知的地方结庐修行,勿断佛心。」

    「国师,经典隐於山林不是可惜?」

    「凭你这句话,我更放心了!经典蕴含佛陀无边的智慧,不会一直隐於山林,五年或十年後,因缘到了,自然能重现世间。」

    「国师,我懂了!」

    「去吧!趁天sE未大白,千万勿露行踪,尽速离开京城。」

    玄志伏地稽首道:「拜别国师,祝国师如愿寻得中土尚缺的经典。」

    沙门玄志背起经书行囊,推门而出,忍不住回头望了禅师一眼,差点踏空一个台阶。玄志快步越过内苑闲豫寺後方庭园,从侧门离开已住了十余年的译经院与道场。

    一身匈奴武士装束,一把直背弧刃环手刀斜背在後的勇士沮渠科巴,已经如约牵着两匹骏马在前方树林中等候,一匹马准备负载经书与行李,另一匹马是为沙门玄志准备的坐骑。科巴虽然与宗主蒙逊同为沮渠族系,不过科巴是典型的匈奴卢水胡族,世代在大漠逐水草而生,年少拜蒙逊堂兄沮渠男成之门下,征战沙场数十年,因仰慕昙无忏禅师,只要禅师外出行脚,必定随护在侧,玄志也无法理解,为何禅师这次远行未让科巴护卫,反而派科巴护送他离开姑臧,显然禅师视这些经书胜过生命。

    「往哪里?」科巴话不多,望着刚急奔而来的沙门玄志问道。

    玄志潜意识的探手m0了m0怀中的玉佩,笃定的说:「往西走到窦融台,行踪必须隐密。」

    科巴向玄志恭敬的行礼後,随即接过行囊,将装有经书的行囊让另一匹马负载,两人上马後,马蹄踩着第一道晨曦与林中残雪,朝树林深处疾驰而去。

    第一章宿命

    禅师推开房门时,慧嵩、慧思、道明、道朗等四大弟子,已经在院子里肃立恭候,论年龄,三大弟子可能还b禅师大,不过有感於禅师在咒术、学养与禅定的崇高修为,许多河西一带的僧侣都拜於昙无忏禅师门下。在弟子陪伴下,禅师缓慢走向闲豫寺的大殿。

    禅师边走边对闲豫寺住持道明法师及译经坊「笔受」慧嵩法师说:「译经院的工作不可断,若有需要,可移至南山石窟进行。虽然大王对《连山易》等周易数术与道家符咒之术多有涉略,不过要将大王导向正途,佛法修持是不二法门,就有劳慧嵩法师了!」。

    道明法师回覆:「译经工作不会断,禅师请放心。敦煌宝塔寺已经传来讯息,天竺沙门浮陀跋摩已经来到北凉,正往姑臧的途中。」

    「我在于阗寻求《大般涅盘经》中、下分时,对浮陀跋摩也略有所闻,他是位天竺高僧,是难得的三藏法师,在西域享有盛名。」禅师说完,回头转向紧随在後的道泰法师说道:

    「道泰从西域请回的《毘婆沙论》梵本,可请浮陀跋摩法师译之。」

    道泰法师曾经翻越葱岭到罽宾、天竺等西域诸国,终得《毘婆沙论》梵文本十万余偈而归。道泰合十感恩禅师的关照与嘱咐。

    禅师又向随伺在旁的道朗法师说:「道朗,你务必要向大王提醒,自从佛驮跋陀罗被摈逐出长安而投奔东晋,且鸠摩罗什法师圆寂之後,魏朝拓跋氏仍然在急寻JiNg通梵文佛典的三藏法师,故需派遣JiNg兵保护浮陀跋摩法师,以免中途生变。」

    道朗法师眉头微皱,有点急促的说:「禅师有预感魏朝拓跋氏将会有所行动吗?如果属实,恐怕禅师这趟西行将有兵刀之险,禅师务必保重。」

    禅师俯首轻叹了一声,意有所指的说:「道朗,你刚才误踩了一只蝼蚁,业障又多了一层了。不过以蝼蚁而言,第五百次轮回已尽,业报以满,感恩你赐给他转世为人的机会。」

    随行的法师听闻此禅机,脸上表情各有不同,尤其是昙无忏随身笔受且咒术第一的慧嵩法师白眉深锁,yu言又止。

    转眼已经来到佛殿大门,维那与悦众领众回向之後,呼班带领整齐庄严的东、西班b丘众恭迎禅师,禅师缓步走到佛陀及菩萨前,带领众b丘众向本师释迦摩尼佛行三问讯礼,禅师转过身来,以慈悲柔和的目光拂过众弟子。众b丘随後向禅师跪拜问讯,道明法师以住持的身分,依例恭请禅师开示,禅师并未多,仅慈示:「众b丘既然佛缘殊胜,落发为僧,期盼严守佛陀教诲与僧团戒律。法门无量,期盼众b丘能JiNg进禅修,弘扬大乘佛法。」

    此时大殿外已传来马蹄声,禅师知道出发的时辰将至,禅师再次带领b丘众礼佛三拜,随後与师们步出大殿。

    殿外已经人马众多,左边由玄高法师居中,率众弟子前来送行,右首一行人则是河西王沮渠蒙逊派来的内院近侍,为首的左近侍总管李浩趋前先向禅师问安後说:「秉告禅师,大王、世子、文武大臣及内眷已经出发至西城门,恭送禅师启程。」

    昙无忏禅师微点头答礼,山门前有十来骑护法僧,由「护法长」玄勇沙门为首,虽然各现沙门相,然观其身形举止,都是内外兼修的高手。禅师舍弃弟子备好的坐骑,阔步走向西城门的方向,心中感觉到,这一生中从来没有如此的自信与踏实。

    *********

    蒙逊於上个月接到魏朝使节李顺带来的诏令时,陷入一生中最难的抉择,封上鲜红如血的国玺,那拓跋焘的诏令仍历历在目:「…仰慕昙无忏法师佛学造诣深厚,持咒数术JiNg通,特宣法师进京面圣,以辅国政,教化吾国臣民…」昙无忏是大凉佛经翻译主持者,更是大凉佛教组织与信仰的无上导师,甚至已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