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该拿就拿(四) (第2/2页)
他想和这个表哥聊,但是总是表哥提问,他答。不知道是要聊技术还是聊规划,是要互动还是只听为好。 大人聊大人的,女人在摆盘子、碗筷,男人则是先喝上了。起手式先聊国际形势,美欧日韩一溜骂过去,哪哪打了仗,哪哪死了人,从死人的话题又一溜拐弯,从远的聊到近的,开始聊村子里的倒霉蛋,聊隔着门的笑话。谁家老头老太太今年死了,小孩怎么样,小孩的配偶和小孩怎么样,唾沫横飞地聊,觥筹交错地聊。 “带孩子的就别上桌了。”大舅发话,“丹丹的闺蜜,辛楣是吧?辛楣是客人,桂萌你既然都要带孩子,就把这个小闺女接过去吧,反正也就是喂个饭的事儿。” “诶,好。” 李桂萌过来,想接过栗宝,周辛楣摇摇头,她说:“没事,我下桌去喂,喂完再来。”你们这桌饭有点让人吃不下去。周辛楣讨厌酒鬼。 “反正栗宝吃饭很积极很快的,李姐你不要担心。”周海壹也说。 然后男人们又开始聊“女人不能上桌”是个存心抹黑的无稽之谈——你看,家里哪个女人不能上桌?老mama和jiejiemeimei都是能上桌的!桌子那么大,哪有不上桌的道理! 赵妍丹眼皮一耷,想起曾住过的老房子,墙壁乌黄,所有家具都熏着燃木和饭食的气味,正经吃饭的桌子只能坐六个人,反正都是男的坐,家里男丁不多也有别家来吃饭的男人或者客人坐,女人就是在厨房吃,或站或坐,小孩反倒是有小孩一桌。她mama养成了习惯,不论是中午下面还是晚上做饭,端着碗坐在庭院里,家里一直养狗,她一口狗一口,赵妍丹小时候觉得是mama喜欢不上桌吃,长大后她也变成被赶到院子的一员。 闷了一天的席箐外公晚上终于到了主场,在儿子们的交谈中渐渐舒展眉头,也能凑上几句了。坐在桌这端的赵为学虽然和席箐聊天,但眼睛一直望向对面的中年男人们,两头听,随时等着接那边的话。 按周海壹过去的习惯,他会更关心菜。可在这热闹氛围里,周海壹聚精会神,观察这一家人,体会席箐的局促,周海壹的左手边是周辛楣,周辛楣的左手边是赵妍丹。赵妍丹出声拐了话题,大家讨论起笙笙的婚礼,男方是什么工作,是哪个村的人,哦是城里小孩,哦不是的,反正祖上都是从村里出去的。话题很自然地顺延到彩礼上,小舅语焉不详,大舅几口花生几口酒,大喇喇泄密,18.8万,这都算少了,怎么也得二打头啊,笙笙是大学生呢。 赵妍丹问嫁妆随多少,大舅说不知道,拱小舅坦白,小舅喝了几口闷酒,硬是不搭腔。 周海壹这才心生疑问:为什么大舅母和小舅母都不出现?饭桌上大家更是缄口不言这个话题,仿佛这两个女人不存在一样。 吃着吃着,听见铁门开合的声音,赵妍丹放下碗筷,去门口接人。大家的谈话戛然而止,不知道是谁受了邀请来。 小舅掀起眼皮,看一眼又低下头来,对赵为学说:“你妈来了,去接一下。” 赵为学没想过赵妍丹会把自己的mama请过来。席箐似乎是想起来赵妍丹提过这茬,对周海壹解释道:“小舅离婚了,就这几年的事。小舅妈是同村的。” 原来尴尬是出在这里。 “那你大舅妈呢?” “过世了。” “哦哦。” 好庞大的家族。周海壹端着碗,狂记着这些面孔、姓名和对应关系。真是记不清楚。周海壹余光看了看周辛楣的脸色,依旧淡淡的。 周家的人际简单,简单到周海壹认为“家族”是一种很温暖的存在,或者说至少是一种很有凝聚性的团体。他今日到访,忽然觉得非常隔阂,那种无法融入的感觉不仅来自于他的客人身份,似乎还有更深层次的错位。感性的大脑运转不起来,反而是做了很多理性的分析。席箐很明显就没办法完全抽离,他试图摆正位置,但现在是像半身陷在沼泽里,缓慢地找死。 真是感觉来上课了。上一节关于人类最私密的小社会的课。 小舅妈上桌,用大嗓门盖过自己的窘促,亲切地问过一圈,问到席箐和周海壹,都答了,她虽然和小舅离婚,但回到饭桌上似乎也不是那么困难,男人女人又开始聊家常,明天家里有人婚礼,其实大家精神上都绷着疲惫,喝也不敢喝太多,就连大舅喝酒都是收敛着的。 没人会在饭桌上翻脸,赵妍丹淡去自己的存在。不存在那么多刁难,这就足够了。受关心才遭罪呢。 “今晚他们不会挑明的。”周辛楣给赵妍丹夹了块红烧羊排,低声说。 “我知道。” “好好吃饭,别想太多。” “嗯。” 其实二十多年前,赵妍丹没想过会和周辛楣变成现在这样的关系。似友非友,隔着重重纱,但你风吹过,我就纱拂面,时而恼人时而惬意的关系。女人的关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