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庙_第二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 (第1/2页)

    爷爷的抽屉里放着一本红色软皮笔记本,第一页上记着:

    太原山民俗记录。

    这本笔记我曾经偷看过,它不是一本正规调查记录而是以写日记的方式去写的,其中有部分记录着太原山二神的调查。

    【1997年6月29日,我的一位老友告知要回老家祭神,我本以为那是寻常神佛的生日,但我所记得的那些祭神大日子里没有这一天的。

    我打趣老友,老家祭神这事不如带我一起去看看,老友看上去并不愿意,我却对老友老家的祭神活动产生一些兴趣。

    不过既然老友不愿意,我就没有在继续纠缠下去,对其的好奇心却与日俱增在一日夜里我辗转反侧,决定明日一早前往太原山。

    1997年7月2日,我来到太原山,这里相当僻壤,人烟稀少。

    调查工作一开始并不顺利,当地人对试图了解当地神的行为较为排斥。】

    笔记里记载的内容与曾看到的大差不差,但多了些改进比如从本地小报剪裁下的内容:‘本报讯万家灯火河初放,两岸芦花夜月飞,1997年1月3日河神的祭祀活动开始后,夜里家家户户皆出来买放河灯。放河灯是太原山人民的习俗,他们会在河神诞日那天,白日舞龙抗轿,鞭炮齐鸣,夜里点烟花,放河灯以此来祭拜河神。水光一色,互相辉应,而湖里人们抬着河神轿子游到对岸祈祷来年风调雨顺,幸福安康。’以及一张老照片,拍摄的是河神庙门口,络绎不绝的香客与红墙上用柚木制成的楹联板,上面的字已经看不清了。

    红庙?爷爷不是说红庙是山神庙吗?为什么....为什么河神庙会叫红庙?

    强烈的疑惑和好奇占据脑海,宅子里是开着灯的,我却觉得四周暗得出奇,这样奇怪的事情让我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难道记忆出错了?

    我忍不住退了一步,在我看到照片里的红庙二字后,剧烈的不安袭卷而来,我只能抓住笔记本快步走出宅子。

    在大堂将走出宅子的那一刻,我感知到一道带着刺骨凉意的视线。

    太奇怪了。

    在那道视线下,我竟不敢回头看一眼自家的宅子像个陌生人一般狼狈逃离这里。

    我将铁门重新落锁,此时已是黄昏天边阴沉沉的,看着像是要下雨了,便开始往魏老爷子那里赶。

    魏老爷子在收拾摇椅打算回屋,他抬起头充斥着浊气的眼睛正巧看到我:“小渊!出来啦。”

    “是啊,我拿了爷爷的笔记。”我挥了挥手里的软皮笔记本“您这椅子重不重啊?我帮您拿吧。”

    魏老爷子中气十足:“不用!”他用力提起摇椅“我拎得动。”

    我笑着上去帮忙拿着摇椅,见魏老爷子开口要说什么连忙说:“是是是,您是拎得动,这摇椅大拎得动也不好拿呀,我扶着点您也好拿些。”

    老爷子刚打算拒绝的话成了些含糊其辞的低喃,随后说:“......小渊要喝茶吗?”

    “要啊,您不是说要请我喝茶么?”

    泛黄的天逐渐转暗,高天上的余晖被黑夜吞噬殆尽,微风袅袅,老藤里边暗成一片什么也看不见。

    老爷子将使用了很久的白炽灯打开,整个院子笼罩在昏暗的光线里,台阶上放着的老式电风扇嗡嗡作响。

    “吹得到吗?”老爷子摆弄着电风扇问我。

    我拿起茶杯回答能吹到,在老爷子的絮絮叨叨声中拿出爷爷的笔记:“魏爷爷,这是爷爷的笔记本。”

    我摊开软皮笔记本打开看到照片的那一页:“魏爷爷您知道这是哪里么?”

    老爷子眯着眼看了好一会,口中喃喃低语着些什么,随后指着那张老照片:“这不是旗青当年拍的河神庙么。”

    河神庙?

    我心里一紧,不禁追问:“它叫什么?”

    老爷子缓慢地给自己倒茶:“太原河大王庙啊,小渊怎么了,是看不清吗?”

    “太原河大王庙.....大王庙..”我喃喃自语。

    怎么回事?怎么回事?是红....太原河大王庙?

    我愣愣地转头看向粘贴在笔记本上的照片,那张泛黄的照片上,前来祭拜的信众络绎不绝,大门上面的牌匾刻着太原河大王庙。

    太原河大王庙?

    它不是叫红.....?叫什么来着?

    我心里乱成一团,硬着头皮换了一个话题:“魏爷爷....你知道河神庙在哪吗?”

    “你打听河神庙做什么?”

    我慢吞吞地翻页,眼睛没有离开那本笔记:“因为....我想起先前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