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阳映红文集_青年女美展随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青年女美展随感 (第2/3页)

察的张琼飞,这次参展的是曾经在2000年9月昆明市博物馆参加在路边——昆明青年艺术家八人展的作品——具象油画高速公路,我看过美术批评家朱其对她画的评述:张琼飞以仰视点画的建筑工地的钢筋水泥框架具有一种向上疯长的自我精神,而以俯视点画的高速公路则体现出纵横交错的迷茫气息。张琼飞赋予客体的那种神性气息和在路边的现代性精神使她看起来更像来自六十年代。事实上,与六十年代一代人的在路上相比,七十年代生的一代艺术家更像是在路边。他们是无法逃亡的逃亡者,无法入世的入世者。他们是七十年代生的一代人的一部分,但他们又是六十年代生一代人的一部分。七十年代生艺术家不等于七十年代生一代人,他们有七十年代生一代人的入世精神,具有综合性;他们也受七十年代前现代主义文化的熏陶,具有形而上的偏执精神。因此,他们处于出世无法,入世无能的境地,就像张琼飞对路途繁复的省际公路的观看,笼罩于一种凝重和逾越般的现代主义诗意。表现的就是试图描绘当前社会发展带给她的混乱感受和内心焦灼不安的思绪,这令人费解的同时也让人产生莫大的联想。

    同张琼飞在一个学校任教的刘晓蓉,既是中国纤维艺术在云南的专业性比较强的一位女艺术家,同时也是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的会员的她,参展经历颇为丰富,影响极大,从1997年西南师范大学美术系工艺美术专业毕业之后,同年就参加了贵州国际蜡染艺术研讨会,2001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邀请参加在越南举办的“至关重要的传统——传统纺织品的复兴与发展”研讨班,2002受美国加利福尼亚洲工艺美术学院邀请到美国进行交流访问,其纤维艺术作品消失的影像参加第三届纤维艺术展,并有作品赕刊载第三届亚洲纤维艺术展作品及论文集9月2003年1月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访问学者。2003年作品交错参展第三届全国纺织品设计大赛。论文浅谈云南民族传统纺织法入选“全国第三届纺织品设计大赛暨理论研讨会”并获优秀奖。文章新坪花腰傣实录刊于城市报道。2004年作品重叠参加韩国举办的中、日、韩纤维艺术展。作品空间参展宁波国际服装节。

    纵观刘晓蓉在永胜展出的作品消失的影像,很多人没有见过如此新颖而又透露着古老信息的纤维艺术,就连我这平时喜欢关注美术动态的人来说,也是第一次接触到这与传统艺术门类截然不同的另类艺术,我是在向刘晓蓉的父亲画家刘汝璋先生请教之后,才知道纤维艺术是怎样的一回事,原来纤维艺术其实并不是神奇得让人看不懂,其实它既是一门非常古老的艺术,也是一门新兴时尚的艺术,它随着历史的延续、文化观念的传承,在时代跳动的脉搏里,不断注入新的语汇新的血液,在全球网络信息化、经济发展一体化的今天,以多元文化形式,持续发展的理念而存在的,并结合人类文化学等多学科进行深层次的探索与研究。

    刘晓蓉的纤维艺术作品消失的影像,即是取材于西南边疆的少数民族的生活状态,当时在创作这一系列作品的时候,刘晓蓉曾到西南边疆的各少数民族省份深入生活,足迹走遍云贵川诸省,收集整理了许多民间文化和拍摄民族民俗风情图片资料,借鉴和汲取了西南各边疆民族的艺术菁华,通过现代艺术构成方式,把生活在西南边疆这一块大地上的人们,用强烈的红色与白色材质的对比,用异彩纷呈的综合材料来传达自己的文化观念,关注已经消失了的和尚未...的和尚未消失的民间民族文化,让人们学会怎样用艺术的方式看待边疆民族文化。提醒人们在不断向现代文明迈进的同时,也要注重保护现存的传统的民间民族文化,并把它们合理地开发利用起来,成为一种新的旅游文化资源和经济增长点。

    刘晓蓉在作品中对她所深深热爱的边疆民族文化,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做深层次的探究,并站在今天的高度,借西南边疆民族几百年间文化观念的沧桑巨变,书写中国社会历史上的巨大变革,体现出了她对社会生活的审美把握,具有厚重的大文化的思想深度。

    美丽的滇西北高原,土地虽然贫瘠得无以复加,但对我们的青年女性们的馈赠却是慷慨和丰厚的!以至于在大城市里工作和学习的蔡云萍,随时念念不忘地泛起思乡之情,她在她的绝版套色木刻的前言,说道:“每天忙忙碌碌地工作,学习、吃饭、睡觉,看城里的马路开膛剖肚的挖开又填上,填上又挖开;今天砍了大树,明天又拆了老屋。窗外永远是车来车往拥挤不堪,交通已是半瘫痪状态;家里的绿树红花、庭院摇椅,暖洋洋晒太阳的小狗,后屋鸡鸣的声音,像刚被擦拭过一样清新明亮起来。家乡的小桥流水,雪山下的白沙壁画,古城里光亮的石板路,烦闷时就会浮现在眼前,于是就有了这关于白沙壁画的套色木刻,我想关于家乡还有很多想去表现的......”的确没有人忘得了丽江古城,忘得了雪山草地、永胜小镇,想念故乡主要是想念它非同寻常的安静。坐在它的不管哪一个安静的角落里,任何一个喧嚣的世界,都会被封闭在玻璃窗之外的远处。近旁只有古道西风瘦马,荒藤老树昏鸦,只有栖居了鸟儿的废殿颓檐、长满了野草的残墙断壁,暮鸟吵闹着归来,雨燕盘桓吟唱,风过檐铃,雨落空林,蜂飞蝶舞,草动鸟鸣故乡的意象在流动中如风掠过,在烦躁中在城市的忧郁里,也只有回想烙在心灵深处的白沙壁画,那溶汇了汉族、藏族、纳西族多元文化的智慧结晶,那充满宗教文化的神奇的艺术魅力,给了沉浸在不安情绪中的蔡云萍太多的心灵慰藉。使她躁动的心灵即刻变得安静下来,并和它一起进入一种祥和的世界创造起来,并悉心地描绘着自己孜孜不倦的追求的返朴归真的境界,重新开始自己在异乡的生活。而这种心灵上真正的宁静与安详,又正是构成她的作品的主体意蕴。很容易让观者从画面上受到感染。

    正在云南师范大学、西南林学院读书的高文琪、高文琼两姐妹,虽然攻读的专业不一样,但她们的兴趣爱好却大致相同,高文琼的两幅油画花之系列,在光影绰约的油画布上,显露着大学生活的艺术感受,从她色彩斑斓的画面上,可以解读到一种优雅闲适的东方意象,既有东方女子的古典美的情境,也有从西方油画大师凡高、塞尚、莫迪格利阿尼等人艺术语言的影响,形成自己新的绘画的特色。而她的meimei高文琪自幼在她父辈的熏陶下,一手漂亮的颜体字,既让她的同龄人羡慕又汗颜,她所参加过县里的书画展,还曾拿过少儿组的奖项,虽说读大学的时间很紧,但她却从未放弃过自己的追求,在闲暇之余总要与她的同学们一同舞文弄墨,以书言志。

    同是艺术姊妹的还有一对叫杨宝琼、杨淑琼的姊妹花,jiejie在永胜县委宣传部工作,原先是乡村小学校教书的,从小就喜欢画画、写文章,她的作文时常被当作范文在班上宣读。因为文章写的非常好的缘故,就被抽调到永胜报社专门做新闻记者与报纸编辑。起初很多人不知道她的会画画,也不知道她的艺术修养如何,只知道她的诗歌、散文里透露出来的才气强过她写新闻的水准。她是一身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