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 (第1/2页)
平京城北自民国建立逐渐成了新贵聚集之地。 城北不似城东,与平民居住的拥挤逼仄胡同只被浆衣巷一墙隔开,离皇城根也远,对延续纯正血脉没有那般热衷,便挤进一些非皇亲国戚的住客,居住于此的多为辛亥革命后投机成功、顺利走上政坛的高官,要么是第一批嗅到商机开始南走北往的商人,他们收揽了第一笔财富便迫不及待地将金银投入了地皮购买中,只有当上地主他们才得以安心。 霍家便住在城北最大的宅子中,霍重屿当时看上这宅子就是觉得这占的地皮可算够大,清明上坟给过世的老人家讲也有面子,有地契在手,脊梁骨也挺得直,他老霍家可总算是在他这一辈翻身了。他盘下这宅子后里里外外翻了一新。门口运了俩汉白玉石狮子镇宅,门头挂一牌匾,霍重屿专门找了隐居洛阳的书法大师题写,霍府两字顶气派,他但凡出门总是头昂得顶高。宅内种满了姚黄牡丹,再聘请专人悉心照顾。若是花开季节,每日在院里赏花时他便觉得民主共和实为好事,出身庶民现在与曾经的天子同赏牡丹。 霍重屿事业丰收,家庭也和睦。妻子苏荷貌美体贴,夫妇俩琴瑟和鸣。他俩相濡以沫多年,霍重屿发达前小苏就跟了他,度过了不少艰苦的岁月。所以当霍重屿生意越做越大,他第一个都想的是家里的老婆,收到的好东西也是统统上供。 他和小苏只有一个孩子,此子名为霍岚,去年及冠取了个字为崇珉,霍重屿也懒得管个中深意,朗朗上口他便觉得满意。 霍岚说起来也是他另一个骄傲。首先这小子长得就不凡。他每次和儿子说话都想照照镜子他这副模样是怎么有这般俊的孩子。霍岚和他母亲长得极相似,特别是眉眼处,凤眼张合时像是有光。小时候霍岚没长开,更像是个极为漂亮的女孩,还好到抽条年纪长得越来越高,长到快六尺才堪堪停下,五官也英气逼人。再加上他去法兰西学习了一年,这一年中学到多少不清楚,倒是跟着学校里的洋人打网球练出了一身肌rou,皮肤也在巴黎的阳光中晒成了健康的小麦色。小苏嫌儿子晒得黑,可霍重屿倒觉得儿子越发有男儿气概实在甚好。 今年平京大学重开,霍岚准备了两日便去考了试,放榜时虽不在榜首倒也在中游,可在填报专业时却出了问题。霍重屿想让他去主修中文,毕业后直接进政府工作,他老霍家就能做到他这一代翻身成地主,下一代翻身做官僚了。他也知道霍岚从小就喜欢古汉语文学,觉得自己的愿景可谓合情合理。可霍岚此时犯倔,说甚么都要修物理,又扯了几个洋人的名字,还说中文是喜好,但可不想当作一辈子的路。霍重屿拗不过他,孩子他妈也向着他,只说小山想学什么就学什么,他一人孤立无援干脆撂挑子不干,放狠话说再懒得管这混小子。 霍岚学物理的原因其实也简单,大抵是觉得理科是非少,他又是个极理智的人,学数学只嫌太单调,物理对他来说正适合。陈校长刚好请来了一位留学归来的物理教授,在国外都带过学生,想必能力不可小觑,种种都是顶好的资源。他给父亲认真讲自己的考量,自己当是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只是提了几个洋物理家的名字,父亲便全然反对起来。他也并非是不愿学中文,实际上他从小挺喜欢诗词歌赋,《诗三百》可是他的启蒙文学,少年时期也了不少平京城内着名的国学家沈清延的文学点评。他对文学也有自己的思考,所以在《青年杂志》发文,刊登后被父亲大骂一顿,亏得《青年杂志》有一半的发行资金都是父亲资助周海亭的。 他只是觉得光学中文着实不够,他对这样的变局有自己的见解,父亲却只想着让他当官。 复学前一日父亲依然没和他说话,似乎因为更靠近开学知道事已至此无力回天,父亲对他更加横眉冷对,今日甚至不让他上餐桌,小苏如何劝都不行。 霍岚知晓父亲大抵还需要一会儿才能接受,就准备去宋承璟家避避风头。 宋承璟与他同岁,并且从小熟识,今年也考入了平京大学物理系。霍重屿发达前霍家和宋家做了十年邻居。霍岚有记忆起就一直和宋承璟是好友。如今霍家搬进了城北大宅,霍岚却依旧爱到仍住在原处的宋家拜访,拜访完就顺口吃个饭。宋承璟的父亲是大学的图书管理员,经常放两个孩子在图书馆里看书,他俩能从小饱读诗书还得感谢宋承璟的文化人父亲。只是小宋不肖父,并不爱诗词歌赋,只喜欢理科,抱着引进的理学书废寝忘食。 来开门的是宋承璟,看着临到晚饭时间来叨扰的霍岚毫无惊讶:“你来的正是时候,今天娘亲不在,父亲还在图书馆,没有晚饭。” “那我们去南锣鼓巷吃晚饭?” “正有此意。” 南锣鼓巷临前海,再往北走便是什刹海,两人吃完总觉得得消食一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