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两百五十三章:自卑与自负 (第1/2页)
外面寒风冷冽,李淏坐在g0ng殿当中,对外面那呼啸的寒风充耳不闻,所有的心思全都在眼前的宋时烈身上。 希望自己的这个老师能给自己想出一个绝妙的办法,以此来度过眼前的难关。 萨摩藩派遣过来的兵马,其实并不多,但李淏已经怕的要Si。 这麽几年颠沛流离的生活,让他对战争充满了恐惧。 g0ng殿当中的火盆静静的燃烧着,散发出来的淡淡煤味,在空气当中不断的飘荡。 李淏r0u了r0u自己的鼻子,打了几个喷嚏,随後问道: “不知道宋师傅可有什麽办法教我?表面上看只是萨摩藩一家出兵,谁也不知道後面有没有德川家的授意。 谁也不清楚会不会演变成整个倭国出兵,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那我朝鲜恐怕就要危险!” 宋时烈跪坐在李淏前方,一张如同枯藤一般的脸面古井不波,没有犹豫多长时间,便说出了一个办法。 “大王,依臣之见,当务之急应该是向大秦又或者向大明称臣。”宋时烈一字一句,说的极为认真。 李淏一愣,脸上多了不少疑惑。 说起来,现在的他,以及他所在的朝鲜应该是建奴的藩属国,因为在丙子胡乱之後,他们便向建奴称臣。 不管什麽时候,背叛,永远都是一件让人难以接受的事情。 现在的朝鲜并不是大明的藩属国,就算他跑过去向大明求援,人家也没有搭理他的必要。 至於重新向大明称臣,人家能不能同意还两说呢,眼看着北边还有一个大秦步步紧b,朝鲜对於目前的大明来说,也不过是一个拖油瓶罢了。 如果把李淏放在这个位置上,他也肯定不会允许朝鲜跑过来再次称臣。 丢了半壁江山的大明,难道真的能为朝鲜出气吗? 可如果向大秦称臣的话,这些人会管他们吗? 如果按照常理来看,在大秦击败建奴之後,就应该趁机南下,迫使朝鲜称臣。 可这一情况并没有发生,在拿下辽东之後,他们便止步於鸭绿江畔。 在李淏看来,大秦意思已经很明显,那就是看不上朝鲜。 在人家看不上的情况之下,自己要是派人过去T1aN着脸称臣,人家能接受吗?就算能接受,人家又会出兵吗? 更别说,这麽多年建奴不断的欺压朝鲜,以至於国内疲弊凋零,几乎没有什麽油水。 人家能看得上?这麽一个穷酸国家,人家恐怕也看不上。 短短的时间里,李淏就想到了很多。 不得不说,他非常有自知之明,也非常清楚朝鲜的地位。 “朝鲜不过是一个小国,什麽东西都没有,也没有值钱的矿产,也没有广阔的平原。 山多地少,养活本国百姓就已经够困难了,大秦要咱们有什麽用? 更别说,咱们之前还和建奴是一夥的,人家不秋後算账就已经算照顾咱们了,现在腆着脸跑过去,合适吗?” 李淏面露苦涩,不断的摇着头。 宋时烈却有不同的看法。 他说道:“大王,不管什麽事,咱们都应该试一试,不管怎麽做,总要b坐以待毙强的多。派出两方人马前往大明或者大秦,双管齐下,说不定还有另外的效果! 臣为朝鲜苍生念,愿意舍身前往大秦,前往长安,以解我朝鲜之危!” “既然如此,也只能这样了。倒是委屈Ai卿了!”李淏只好同意。 …… 一艘gUi船,从汉城西边的港口离岸,朝着辽东而去。 为了赶时间,只能坐船了。 宋时烈站在gUi船的夹板上,向北边看去。 苍苍茫茫的大海,什麽也看不到。 寒风一起,船只就在海面上漂泊不定。 如果不是开船的人技艺高深,恐怕早就沉在了水底。 突然觉得这艘船有些像朝鲜,孤零零的飘荡在海面上,经不起风浪的颠簸。 朝鲜,从立国开始,便如同这艘船只一样。 如果中原没有什麽问题,那朝鲜也能安安稳稳。 如果中原出现动荡,朝鲜也无法置身事外。 “唉,距离中原太近,距离天堂太远!小国寡民,如之奈何,如之奈何!” 宋时烈不断的摇头,一时间悲从中来。 海面上的浓雾总会散去,风浪也不会永远持续。 但朝鲜的前途却捉m0不定,永远也不知道什麽时候才能够长治久安。 宋时烈乘坐的这艘船还没有到达辽东,只是在海面上时,就已经被驻守在辽东的兵马发现。 前方是金州卫,以後会叫做大连。 向西南,就会到达山东。 宋时烈来到了甲板上,寒风中的冷意少了许多。 春天,似乎快来了。 一艘不大不小的木船,出现在宋时烈的目光中。 船只最顶端的桅杆上,挂着一面红sE的旗帜。 看着上面硕大的太yAn与那两道横杠,他便知道,这是孙杰的战船。 看向身後的所有随从,道:“传令下去,旗帜降帆,所有人都来到甲板上!” 在海面上降下风帆,和投降差不多。 海面上的那艘船只越来越大,也越来越近,在宋时烈阵阵叹息声中,那艘船只来到了旁边。 几个铁钩落在了船帮子上,将两艘船只并在了一起。 十几个身着铠甲的高大士兵,跳上了他所在的船只。 看着眼前这些身着JiNg钢铠甲,身材高大的JiNg锐士兵,宋时烈心里满是羡慕。 如果朝鲜也能有如此JiNg锐的兵马,也不会害怕倭国。 他也知道这是自己的痴心妄想,想要养活这样一支兵马,一个小小的朝鲜,远远不够。 “你们是什麽人?来这里g啥?” 一个士兵cH0U出了腰间的刀,看着宋时烈。 宋时烈的脸上满是惶恐,生怕这些士兵一言不合将他劈了。 他急忙跪伏在地,从怀中取出一份降表,高高的举过头顶。 “天兵在上,朝鲜愿拜服!” 宋时烈极为恭敬,说的也非常小心。 作为大明的藩属国,基本上上层人士都会说汉语,而且也极为流利。 士兵从他手中拿过这份降表,打开看了看。 “可真有意思,早不投降,晚不投降,偏偏这个时候投降,是不是心里有鬼?”这士兵一脸戏谑的看着他。 就像是被说中了心事,宋时烈心中一惊。 但表面上还是一副古井不波的样子,说着一些恭维的话。 “既然如此,那就先回去吧!” 说完话,就让手下的人检查了一下宋时烈所在的船只。 除了他随从随身携带的破铁刀之外,也没有什麽其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