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76章、兄弟,你被演了  (第2/2页)
户部尚书由谁递补?”    王琼又开口:“兵部左侍郎吴廷举曾任广东右布政使,请开《番舶进贡交易之法》,于广东情弊熟知之。去岁广东事,吴廷举虽经查有所牵连,然自陈请罚,陛下已惜其才。可令戴罪立功,升任户部尚书。”    朱厚熜嘴角笑意不断。    懂了。    今后几年的户部尚书自然是如同坐在火盆上,使功不如使过吗?    但今天这些安排最主要的根脚还是落在杨廷仪身上。    王琼他们有了个杨潭入阁,得罪人的事也让曾与陈金关系密切的吴廷举来做,杨廷和得到的才是他真正想要的:让杨廷仪这个兵部右侍郎递补左侍郎。    做新法党魁很吓人的,虽然不大可能兄弟俩一个做首辅一个做兵部尚书,但兵部左侍郎就好很多。    恐怕王宪在许多事上也不会过分为难杨廷仪。    “那便这样安排吧。广东今年遭灾,年内稳定秩序为主。新法非过去一二改良之策,如何于广东分步施行,大司农很关键。吴廷举还不知如今国策会议上诸多情形,宗渊,你为他补补课吧。”    “臣领命。”杨潭如愿以偿,笑着回答。    这确实是比较有趣的,国策会议和朝堂似乎成了两个世界,每来一个新人都要晕头转向一两个月。    这一点在李充嗣和姚镆身上已经充分证明过了。    李充嗣还好,虽然到会当日就是杨慎于广东猪突猛进、杨廷和喜当党魁、陛下抛出《大明财税制度草案》,那毕竟也是一开始就参加了老年理论研讨班的。    姚镆到任后完全是懵的,一参会就听他们完善剧本、学习新法、交流天理物理人理学说……    只能说,对新参策的补课很重要。    于是当晚杨潭邀请了吴廷举到府上,席间只是闲谈,而后就被请入了书房。    杨潭还认真叮嘱了心腹管家在门口看管其他人别靠近,随后才看向紧张起来的吴廷举。    “大司农,究竟是何秘事?”    新法的方向定下了,杨廷和“权倾朝野”,户部尚书请他过府,竟在书房秘议大事?    吴廷举感到有点害怕。    杨潭有了些恶趣味,严肃地说道:“献臣,此事十分要紧。盖因你曾任职广东,又奏请行了《番舶进贡交易之法》,故而请你来商议!”    吴廷举紧张地问:“与广东新法有关?可是广东又有急奏,需要兵部……”    他越想越离谱,定国公都去了,莫非湖广兵真需要南下了?    那么兵部就得安排好粮饷转运!    “确与广东新法有关。”杨潭凝重地说道,“这倒只在其次,要与你商议之事,更是牵涉到大位!”    吴廷举冷汗都出来了:“已经如此严重?广东有这么大胆子?”    朝廷定下来一定要行新法、旧党败退的消息不至于已经传到广东了吧?那得是急递加急!    但也说不准……这么大的事,有人连马传书呢?    1    也不对啊,反应不该有这么快……莫非是数日前就因为广东大兴诉讼出了大事?    杨潭今天心情很好,所以表情严峻:“献臣知道事情轻重了。我是奉陛下之命请你过来的,你若要听,那此后可就没了退路了。若不听,尚可明哲保身。献臣,怎么说?”    吴廷举纠结无比。    形势很复杂啊!参策以外,谁也猜不透陛下对新党、帝党、旧党究竟是什么态度。    按理来说杨廷和现在得到信重了,但陛下又任命费宏去总督杨廷和老家四川,现在帝党的杨潭又拉着他密室商议大事,还说得这么吓人!    但既然是陛下亲自下的命令……不听那不是不给脸面?官做到头了!    吴廷举咬了咬牙回答道:“大司农但请直言,下官必为陛下分忧!”    杨潭还看着他,似乎要分辩他话里的真真假假。    过了一会才咧嘴笑起来:“恭喜献臣升任户部尚书,参预国策会议,我是奉陛下之命来给你补课的。”    吴廷举呆了呆:“那大司农你……”    1    “我补任阁臣。”    “……恭喜。”    “同喜。”    吴廷举的心情很复杂地看着杨潭。    虽然不是自己想象的大状况,但做这个户部尚书也是烫屁股的差使啊。    “……不知补课是何意?”    “我倒不是有意吓唬你。”杨潭叹道,“陛下心如明镜,知道众参策举荐你是因为你足可被信重。当年就能奏请行《番舶进贡交易之法》,你也是敢为人先的。只是今后朝堂容不得摇摆不定,你也要心中有数。如今国策会议上情势,你听我一一道来……”    于是吴廷举就像听故事一样,听到杨廷和是怎么不得不当这个新法党魁的,费宏是怎么编剧的,陛下又是怎么在半年前就拿出《大明财税制度草案》的,还有陛下那引而未发的学问见解……    杨潭深知自己最要给吴廷举补足的不是国策会议上的谋划,而是强化他对皇帝的印象。    总而言之一句话:哪是什么君臣一心的国策会议,全都因为陛下把所有人都赶到了新法这条船上。    1    什么新党、帝党、旧党,对于参策们来说,这盘大棋赢不了,个个都是最先被皇帝清算的。    至于参策们齐心协力去抵抗,难道孙交和崔元能跳船?难道独立在国策会议之外的锦衣卫和内察事厂是吃干饭的?    还有仍旧地位不倒的张永、正在选练中的新三大营、帮所有勋戚开财路的皇明记呢。    吴廷举目瞪口呆。    想起屁股底下也有广东一小团sao的自己,过去这几个月那是如何提心吊胆啊!    “党争”剧烈,天天有人被弹劾,许多胆小又有黑料的朝参官都重现洪武朝上朝旧事了。    结果今天被告知:兄弟,都是演戏,我们是一伙的。    吴廷举十分想问一句:你们十几个人啊!怎么做到一点口风都不漏的?    随后他就想明白了。    参策虽好,重点被盯梢。    1    他打了个寒颤:“原来竟是这样……”    最后悔的就是杨廷和吧?刑部大堂搞了出牵连重臣,当场被陛下问“到底听哪一条劝谏”。没有及时抽身而退,王守仁一来之后被转移了注意力,随后就一步步走到了今天,成为众矢之的。    而王琼这些屁股都不干净的一群人,还时刻对着杨廷和虎视眈眈,鞭策他“进步”。    因为他们不做帝党,恐怕就有机会成为“地下”党。    眼下新法成败几乎已于大位安危相系,国策会议上哪有什么新党、旧党?全是帝党。    这全都在陛下的算计之中吗?    杨潭笑呵呵地看着他:“明日会做个廷推,走一走程序。你就先回去好好琢磨怎么写谢表吧,后天必定就召你去御书房了。户部的事你放心,我会与你交接好。阁臣中孙阁老与我都在户部任职过,许多事会体谅你难处的。”    吴廷举眼神复杂:若是我做得不好,你们挑毛病也很容易吧?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