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 金玉炉 (第1/2页)
瑶都,风荷渡。 渡头往来船只密密麻麻陈列着,碧波荡漾,浮光跃金,一派繁荣。 叫卖的小贩热情吆喝着过往行人,膝头前的竹筐里堆放着满满的新鲜莲蓬,乍看上去和渡头场景和谐融洽。 只一双在掌根和虎口处磨出厚厚老茧的粗糙大手出卖了小贩习武之人的身份。 那双故作松懈的双眼在人群里快速侦查,寻找雍王府丢失的那只价值连城的金玉炉。 这只炉,雍王从小就用着,早就惯了,轻易不肯换。 任是平阳公主劝了多回,从整个大梁搜罗来再多的各式炉鼎,镶金戴玉、珠光宝气,雍王看都不看。 这只炉丢过一回,费了好大力气才找回来。 怎料一年不到,又失窃了。 风荷渡是瑶都通往大梁各城的重要渡口,加上瑶都一年一度的赐福节临近,周边各郡各州涌往瑶都的人往往堵得水泄不通,各城门处盘查甚严,唯有这个渡口是相对疏松的关隘。 “老吴,怎么样?” 莲蓬小贩身边冒出一个咬着卷烟,一身匪气的壮汉,惊得过路的人接连绕行。 “滚滚滚,蹲两天了,屁都没见着,烦着呢,你休假就好好休,别在这里放屁。” “嘁,哥这么好的身手,眼神在军中出了名的鹰眼,你不求哥帮你盯还赶我,不识货!” 壮汉被莲蓬小贩推了个趔趄,一脸不满地站起来,仍嘀嘀咕咕地同那小贩插科打诨几句,这才转身离开,三两下便消失在人群里。 随着金玉炉一块儿丢失的,还有一个雍王府的小书童。 小书童来历并不小,他爹是瑶都前任佩金卫统领,他娘是平阳公主的贴身侍女。 佩金卫是瑶都雍王府的秘密护卫队,因腰佩金腰带而得名,这卫队训练有素,武艺高强,统领更是享瑶都万人供奉,位同副王。 书童他爹死于十五年前肆虐瑶都的邪魔刀下,他娘为护公主而亡,因此从小养在平阳公主膝下,比雍王真正的亲弟还像亲弟。 至于我,我和雍王府的关系不远不近,和小书童的关系也不远不近。 我是前两天才到雍王府拜会的雍王近亲,我们家往上数三代,也在雍王府当过差,一直在乡下种一亩薄地过活。 如今是特地进城来,到雍王府递个拜帖,求雍王赏个脸也叫我这亲戚在府里搭把手,算算账跑跑腿,挣点银两给家里的婆娘养孩子。 雍王不肯见我。 这种大人物当然是不肯见我的,我转而去求平阳公主身边的侍女。 王公贵族派头就是大,我不过趁着等饭的功夫和倒茶的婢女调笑几句,就被撵了出来,吓得我连滚带爬地跑了好几条巷子。 你问我我和小书童什么关系? 那没什么关系,我胡乱攀关系的。 这会子日上三竿,渡口的人只多不少。 我左手拎着一箱书,右手抱着好些布匹丝绸,跟着前头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向那七八艘停在渡口的画舫走去。 渡口盘查的老汉和余三娘子相熟,一看是胭脂行的余三娘子,便腆着张老脸凑上来笑眯眯地又是行礼又是问安。 “三娘子,这两日查得严些,要不是老汉我当班,又得浪费你好些时辰呢!” “知道啦,我一个女人家卖些胭脂水粉,可不就仰赖你们通融嘛,大人们兴师动众不打紧,奴家这批货再迟个一两天,赶上枯水期,不好送啊,多少人指着我吃饭,可不敢耽搁。” “是啊是啊,这日头太毒了!” “难为兄弟们这天气还当班,这点小钱给师傅们下值了回去多喝几杯酒去去暑气。” 如此一番你来我往,我们这些侍从便开始往画舫上搬货物。 渡口边的小船在水中晃荡,并不稳当,叫人害怕。 我只犹豫了片刻,便迈出左脚踩上木板。 还没等右脚踩上去,从身后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伴着一声怒斥—— “那书生!停下!” 我低着头,猛地跳上船板,就要往里头钻。 可还没站稳,便叫人拎着衣领又从船上拖拽下来。 渡口乱成一团,受惊的行人挤作一处,纷至沓来的马蹄声敲在青石板上,踢哒、踢哒。 先头到达的佩金卫绕着我围成一个包围圈,我匍匐在中央,跪在地上瑟瑟发抖。 哒、哒、哒。 这几声马蹄声缓慢、从容,胜券在握,越众而出。 我把额头贴在手背,不敢轻举妄动。 周身雪白,佩金戴玉的千里马绕着我走了一圈。 “哦哟!诸位大爷!我这小厮犯了什么错不曾?怎么这么大阵仗,吓坏奴家了!” 斜下里从马蹄间冲出一道人影挡在我跟前,娇笑声响起来。 我不敢抬头,缩在余三娘子身后,余光里有人下马,走到我俩跟前,站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