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我的父亲(3) (第2/3页)
“智慧”去追求理性的精神和崇高的信仰,这样才能得到救赎。可是彼特拉克对劳拉的爱却是世俗的的凡人之爱,褪下了神性的面纱,也是更贴近我们寻常意味的爱情。我有点扯远了,可除去爱情,也是我真正想说的——我们还能透过诗人的眼睛,窥见早期文艺复兴的影子。彼特拉克在诗歌中痛批基督教会的部分堕落行为,他说教会中的一些人是伪善的、是贪婪的,是藏污纳垢的。教会向人们兜售赎罪券,自己却靠着这些敛来的财富过着奢靡的生活。他们说着要‘清贫’,要像耶稣一样受苦才能上天堂,可是自己却不这样做,这不是很矛盾吗?彼特拉克却有着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的‘人文精神’,更是被认为是‘人文主义’之父。有时候我们会以为他是一个先驱者,这意味着他与时代格格不入,有着先进的思想。虽然他也确实如此,只不过并不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摆脱了基督教,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人。彼特拉克仍然是个虔诚的基督徒,和文艺复兴初期的许多先驱者一样,他们爱上帝,也爱人本身,不爱的是被教会牢牢禁锢的思想。”父亲一边带着我逛展馆,一边轻轻地和我说着话,他的语速有时候非常快,有时候又很慢,但我却听得很入迷。我没法完全地把他的话记录下来,上面一段话只是我根据记忆进行潦草的还原,那些讲究的措辞也许被遗漏,可是我也没办法再回到那一天了。 我们在场馆里绕了一圈又一圈,正当我想快步走开,父亲却拉住了我的手,他指着门口的展板,那上面写着今天的主题,而下面印着几幅以我的眼光来看、有点拙朴的画,父亲说:“这是乔托的《哀悼基督》和《圣方济各向小鸟布道》,乔托也确实值得被放在展板上,作为这个展览的开头。米开朗基罗也创作过这一圣经题材,在那桩雕塑中,我们能体会到神圣的造型美与极致的和谐,你应该在课本上见过吧?乔托的《哀悼基督》显然没有米开朗基罗的《哀悼基督》那样有着纯熟的技法,甚至可以说是僵硬的,可是乔托在他那个时代,仍然有着极其先进的意义。圣母搂着耶稣恸哭,就连天上的天使听闻此事,也无不悲痛欲绝。当同时期的画家还在画面无表情的圣母怀抱着同样长着成人面孔、苦大仇深的圣婴时,乔托却心怀爱意,将这些神圣不可及的圣人画得那样富有感情。右边这幅画的主角则是圣方济各,他距离我们比彼特拉克、比但丁、比乔托还要远,当理想和现实之间有着巨大的冲突,他用自己的方式去给人们讲述上帝,主张“精神修行”,这让无数身处于底层的人民开始自发地追随他,饭可以吃不饱,但是死后能够进入天堂却是人生大事。圣方济各对上帝存着最真挚的情感,也对造物主的造物们怀着善念,他的很多故事都与大自然有关,就比如说右边这幅画,他对着小鸟亲切地交谈,很多追随者觉得,圣方济各或许有和动物沟通的能力。” 我仔细地盯着这两幅画看,在知道了背景之后,似乎觉得有了别的意味。我很高兴我父亲是我一个人的讲解员,而且每当我问这幅画是谁画的,他似乎看几眼就能知道画家的名字,展内有些随性的素描,父亲也很诚实地说他没有见过。但总体来说,我还是学到了不少东西,尽管父亲说他并不专业,有诸多记混、记不起来的东西,让我有甄别地看待他说的每句话。 “这副《自画像》是个复印品,多么可惜啊!在这庄严的构图中,他留着黑色卷发,手指着胸口,而眼睛淡然地看向画面外,一切都刻画得无比细腻,像是在思考,又像是在宣誓。思衡,你第一眼看去,会觉得他是谁?” “我觉得这是耶稣。”我想了一会儿,还是说出了这个让我犹豫不定的答案。 “是的,你说的很对。”父亲说。 “可是在那个时候,把自己画得像耶稣,这不是很离经叛道的行为吗?”我赶在父亲说下一句话之前就问出了这个问题。 “不仅仅把自己画得像耶稣是很离经叛道的,画自画像这个行为本身就足够离经叛道。在中世纪的时候,只有神明和宗教人物才能有正脸画像,而绘画又是服务于宗教的,我们很少能在宗教画里看见画家们真正的情感与内心想法。在文艺复兴期间,德国的宗教改革进程缓慢,封建势力过于顽固。而丢勒激情地投身于这场声势浩大的运动之中,画下了《自画像》,丢勒本身就是一个三角形构图,在漆黑的背景中冷静地审视着。他的造型手法娴熟而准确,只有经过科学的解剖学指导才能这样严谨,除此之外,他还喜欢数学、自然科学、建筑学等等,在多个领域都有涉猎。文艺复兴之前,绘画是服务于宗教的工具,而画家又是服务于绘画的,有什么话语权呢?可丢勒却不这么认为,他在几百年后的1500年振臂高呼,用这幅《自画像》告诉全德国的人民,画家可以动情地描绘自己,个体也是可以拥有崇高的价值的。”在周边嘈杂的讨论声中,父亲的声音显得是那样温柔。在每次话题的开头,他的语气就会不自然地紧绷,但越讲到后面,他越像是变了个人一样,开始冲着我微笑。 父亲怎么也看不腻那些画儿,而且也乐意给我讲他们美在哪儿、他们的由来,这些他已经熟稔的东西似乎不用想就能流利地说出来。直到工作人员开始说闭馆下班的时候,我才意识到我和父亲在里面待了有多久。他从十四世纪讲到十六世纪,从乔托讲到格列柯,也不觉得口渴或者乏味。越过父亲的眼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