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彷徨_蝴蝶与螃蟹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蝴蝶与螃蟹1 (第2/2页)

。一种自恋式的赞扬。

    他总是自豪的认为,他打破了“轻如鸿毛,重若泰山”赋予表象的想象,走向螃蟹与蝴蝶的寻求真理的道路。

    K没有像拉斯科尔尼克夫那样疯狂,他就像困在钟表里来回摆动的钟摆,摇摆不停止。

    只是一切都被撕碎,万物将被重组,他在破碎与重组之间剧烈摇摆。这一摇摆被他描述为b拉斯科尔尼克夫更绝望,更理智。

    作为一个旁观者,我很喜欢和K交往。我第一次见到他是在社团,偶然的机会我坐在他旁边,就这样随便的聊起来。他有一种直言不讳的真诚,我很快就被x1引到了,这种真诚的感觉让我觉得交往不是那么一件急于应付的活。

    我推荐他去文学社或者别的相关的社团,那里更有趣,有活力。我直言相告,“你太严肃了,低着头,皱着眉,目空一切。哦,确切的说是,空无一物。”这个社团是属于娱乐和社会X的,他在那里格格不入,突兀倔强。

    一次早饭后,我带他去了国文社团,他颇有些不情愿。他拿着米兰昆德拉的一本书,洋洋洒洒的开始了关于轻与重的思考,并把它们呈现出来。几乎没人听得懂他所表达的内容。他把这个社团原本秩序的氛围打破,给他们戴上了一层玻璃罩,与现实世界阻隔。走向cH0U象。

    但还是迎来了热烈的掌声,尽管无人听懂。

    这个特殊的上午,一个被西方思辨深深影响的形象和一个具有T系的中国古典知识的形象得以相逢,碰撞。

    这是一种陌生但是极具好奇的引力,对自身困惑寻求解答的自觉追寻。

    我在学校,颇有些像nGdaNG无所事事的学生,穿梭在各个社团之间,和各式各样的人打招呼。我沉湎于这种关系之中,我对每一个个T保有热情和观察。

    但是令我不可思议的是,K这个人颇有些骄傲,对国文社团社长抛出的橄榄枝并无兴趣。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后直接切断了联系。

    人总是自我的,尤其在固执己见的时候。

    尽管K还是那么严肃,形象是那么无聊,聊天毫无日常娱乐的味道。

    时隔两年,一次偶然的碰面,那时我抱着打印好的作业去提交,他正在回寝室的路途,他对我热情略显羞涩的打了声招呼。他看起来明快了很多,sE彩鲜YAn的服装。

    “你是不一样的,和你第一次聊天我就能感受出来,我接触很多人,在这方面很敏感。”我盯着他的眼睛,继续说到,“但是你太高傲了,你的智识在它面前变得一文不值。不过这么说有点严重了。我很兴奋,我们还能见一面。我马上毕业了。”

    “……”大概有5分钟,他是沉默的。

    “西方的思想走向了困境,那种思辨的理X,或者激情只是辅助工具。这是我的观点。”我继续说着。

    “事实,我不想谈论什么西方,什么东方。”他停顿了片刻,继续坦言道,“就像我们从小开始接受教育模式,很难说明白我被培养了什么,在这样一个T系之下,夹杂着这片土壤根植的基因。我承认我自身的不l不类,或者某一情境下的偏激,但我想,这不是我个人的问题,这是时代的困局。每一个青年都在困惑中,只不过有的人试图转移注意力,就像启蒙运动前夕的贵族们。拉斯科尔尼克夫告诉青年人自身思维上的错误X,终将导致的悲剧X后果,启迪后来者勿入虚无主义的泥沼……”“每个个T都拥有享受思辨的权利,以至于让这片土壤更加文明,而非急不可耐。”

    “实用主义容易落入虚无主义。”

    自那以后,我们遍失了联系。虽然我们偶有交谈,甚至所谈甚欢,但我们终归不是一路人。他很难被清晰的划分到哪一类人中。他不在社会的规则之中,但是始终顺应着这些规则。有时候我会他担忧,但同时心存敬畏。生活中我不会羡慕他,生活之余我会怀念他。就是这样。

    至此,离冬天已经过去很遥远了,没有雪,没有黑白,没有压力,是漂浮的气球,轻舞的蝴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