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_果酱蒸蛋糕(三更合一,19w、20w...)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果酱蒸蛋糕(三更合一,19w、20w...) (第2/4页)

他其他能力都藏了起来。

    朱襄以为自己藏得很好,其实蔺相如早就发现了。只是蔺相如以为朱襄是因谦虚,或者因太过年轻对自己的能力心中没数。他不知道朱襄是故意藏拙。

    这个时代的人,哪怕是王公贵族又能读多少书?现代人不一定比古代人聪明,但也不能妄自菲薄。

    朱襄身为青年教授,读过的书比当世一些大贤还多得多。他或许心眼上比不过别人,在官场上恐怕会被人吃得连骨头都不剩,但论实干的能力,哪怕是治理百姓甚至带兵打仗,朱襄可能都能算中等偏上。

    至少,他懂得一个优秀将领的起点不是熟读兵书,而是练兵。

    只是在这个时代,庶民的本事越大,被杀的概率就越高。朱襄很珍惜自己这条命,珍惜他和雪的这个家,没打算找死。

    “你既然知道危险,为何还要求名?”荀况眉头紧皱,“求名很容易,求得名声后,你要如何自保?”

    朱襄道:“等求得名声之后,我就知道如何自保了。老师放心,我有分寸。”

    荀况可不好骗:“你先把你的分寸和我说说。”

    朱襄深呼吸了一下,脑筋急转弯:“等有了名声之后,我先做出一番功绩,再在赵王赏赐我的时候主动辞官,隐居深山,只在赵王需要我的时候出来。这样我既能发挥本事,也能让其他贵族心安。”

    荀况仍旧眉头紧皱:“你确定你这样做,真的能自保?”

    朱襄道:“我好歹还有政儿这个护身符。身为秦国质子的舅父,只要我懂进退,赵王不会太为难我。若我出事,赵王从哪再寻一家合适的人养育政儿?”

    荀况这才勉强被说服:“既然你已经想明白后路,我会为你扬名。你想扬哪方面的名声?种地的名声,赵王并不重视。”

    朱襄道:“我可以与人论兵,也可以与人论政。”

    荀况深深叹了口气,道:“你终于要显示出你的王佐之才了吗?但我不认可你在赵国展现你的王佐之才。你为何不随政儿回秦国之后再崭露头角?”

    朱襄俯身叩首道:“请老师帮我。”因为来不及了。

    荀况知道朱襄心里还藏着事。但朱襄仍旧说服了他。

    荀况思索朱襄之后可能遭遇的困境,认为以朱襄目前的条件自保绰绰有余。而且朱襄十分重视雪和政儿,肯定不会乱来。

    这个段落是图片段落,请访问正确的网站且关闭广告拦截功能并且退出浏览器模式

    荀况以为,朱襄如此急迫,一定是因为担心赵国现在种田的劳动力不够,如果再任由赵国官吏乱指挥,明年会饿死更多的人。朱襄不想错过明年的春耕。

    蔺相如得知此事后,也以为朱襄如此急切是因为春耕。

    邻里乡亲生活如此贫苦,还在夜晚悄悄将家里不多的钱币投掷进朱襄家中。朱襄心善,不愿意待在家里躲避灾难,想再为邻里乡亲拼一次。这很符合朱襄的性格。

    嬴小政夜晚进入梦境房间后努力思索,也以为舅父肯定是如此想法。

    他想着会为他编织草玩具的农人们,老气横秋地连连叹气。

    连自己都想着等灭赵之后,要对蔺相如封地的平民好一些,减免他们一两年的税赋。舅父心善,肯定就更急切地想帮助这些平民了。

    儒家是春秋战国著名喷子,也是战国中能与纵横家们撕逼的强大说客。

    无论儒家学子信不信荀子那一套说辞,但荀子作为儒家目前资历最老、名声最大的人,他写信请求儒家其他子弟帮忙举荐一个人,这等举手之劳,不会有人拒绝。

    何况朱襄在民间的名声确实很好,儒家弟子也早有耳闻。

    蔡泽也写信给与自己关系不好的同门。他不是举荐朱襄,而是吹嘘朱襄,说朱襄比这些同门强多了。可惜朱襄不肯离开赵国,否则其他六国的贤明君王见到朱襄,一定会奉朱襄为上卿。

    廉颇得知此事后,虽然不知道为何朱襄突然想扬名,但看在自己顺手牵走了朱襄家不少牲畜的份上,廉颇也写信回邯郸,和同僚们吹嘘,朱襄确实知兵,我教的!

    邯郸城中有李牧的熟人,写信询问李牧此事。李牧想起朱襄曾说过关于士气的话,斩钉截铁地回复,对,朱襄知兵!

    朱襄身边那些引而不发的关系网突然发动起来,朱襄原本只在民间流传的名声,一下子进入了贵族阶层的视野中。

    他的名声就像是烈火烹油一般猛烈燃烧起来,刺目极了。

    朱襄家中迎来了不少不忿朱襄名声的人。

    他们与朱襄论道、论证、论兵。朱襄来者不拒,一一接待。

    从天空上的日月轮转,到地面上山川河流的走势;从三皇五帝的传说,到春秋战国各国政治得失;从排兵布阵的军势推演,到如何让每一个士兵学会令行禁止……朱襄端坐在席上,与络绎不绝的士子举盏辩论,无所不知,无一败绩。

    甚至连名家诡辩的人都败在了朱襄的辩证法上。

    这个时代的诡辩,也是哲学的一种。考研考博的政治学中,早就将几千年古今中外的哲学辩论揉碎了塞进了课本中。而朱襄那张能争取到课题支持和科研经费的嘴,本就不可能笨拙。

    如果遇到朱襄辩论不赢的事,朱襄就会将话题转移到那些人不知道的领域,狡黠地利用自己比这个时代的人更广阔的知识面进行降维打击。

    如果只论辩论,现代经过了高等教育的人是不会输的。因为这个时代的人的哲学思想结晶,也在后人的课本上。

    朱襄就这样猛烈地燃烧着,仿佛夜间明亮的篝火。他的光芒终于引起了赵王和平原君的注意。

    平原君赵胜虽然见识浅薄,但他在纳谏上,特别是纳有名望的人的谏言上,做得比赵王,比当下许多国君都好。

    赵胜发现自己小瞧了朱襄的能力,亲自登门拜访,与朱襄煮酒论道。

    在与朱襄论道了大半日之后,赵胜不顾自己赵国宗室的身份,作揖承认自己小看了朱襄。

    “我会向赵王推举你,就像是推举马服君一样!”赵胜将朱襄与马服君赵奢相提并论,可见心中已经被朱襄折服。

    朱襄恭敬回礼:“我愿意效仿马服君,为赵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个时代还没有《出师表》,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八个字,赵胜听得懂。

    他十分感动,立刻进宫将这八个字告诉了赵王。

    但赵王仍旧很犹豫:“朱襄之前还被人进言说有罪,现在他怎么又成了大贤了?”

    赵胜道:“我听闻,朱襄之前被人诟病,是因为土豆有微毒,又耗费地力,所以掌管农事的官员不理解朱襄的做法。朱襄说,巴蜀有一种叫蒟蒻的植物,全株有剧毒,但根茎用灰汁蒸煮就会变成美味的食物。还有许多鸟兽生吃有毒,煮熟之后皆是美味。别人不理解他为何让百姓在门前屋后种土豆,是因为他们不了解土豆如何蒸煮才能食用。”

    聪明的孩子总是很快就明白什么叫有恃无恐。嬴小政已经开始试探雪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