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章:犯人。 (第1/3页)
第十章:犯人。 距离坂坡法学图书馆命案已经过去六天,这几天以来除了询问案件相关人士,陈启中什麽也没有做。 也不能说陈启中什麽都没做,他仍然试着推敲案情,只是没有什麽进展罢了。 虽然已经和宋子怡还有刘子齐交谈过,不过陈启中却没能完整推敲出案情。 从王申世说出不认为刘子齐是犯人这句话後,陈启中就陷入了这个回圈之中。 陈启中思索不出自己究竟遗落了什麽,进而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甚至开始思考,自己先前分析出来,隐藏在刘子齐那异样行为背後的两种可能X,是不是有错。 当一个人开始动摇,便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陈启中自己也明白,这种失去自信的情形,对於侦办案件是极为不利的。 於是陈启中开始自我反省,在反省的过程中,陈启中发现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不是别的,正是因这起案件迟迟没有进展而产生的急躁。 这起案件是陈启中成为刑警後经手的第一起案件,也是从一般警员跨过那条边线的试炼,再加上不想丢了父亲的脸,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导致陈启中变得有些急躁。 等待,这是陈启中唯一想到的方法。 既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也没有办法将案情推展下去,陈启中唯一能做的便是等待。 在案情停滞不前的情况下,只有等待突破的契机出现。 而今夜,正是坂坡法学图书馆命案後的第六天,也是Si者Si後的第六天。 根据民间习俗,在这个被称为头七的夜晚,亡者的亡魂会回到家中。 许多重大的刑案,往往也会在这天取得关键X的进展,也有许多侦办刑案的刑警,会在这天被Si者托梦。 亡者的家属在今夜等待亲人回来,而陈启中也在等。 只不过,陈启中并不是在等祂前来托梦。 陈启中等的,是法医的验屍报告还有监识组的现场报告。 先前一直追着报告进度的陈启中,早已得知报告在今夜会完成,他已经委请法医研究所还有监识组,请对方在第一时间传真过来,为此陈启中特地找了值夜的警员换班,一个人留在办公室中。 至於王申世,不知是在忙着什麽,从那天的谈话之後,陈启中已经好几天没有见到他夜宿在办公室了。 王申世似乎也不在意陈启中的侦办进度,不止没有出现,甚至连透过电话询问都没有。 就在陈启中起身准备给自己泡杯热茶时,办公室的传真机响了起来。 急忙放下手上的马克杯,陈启中三步并作两步,飞快的跑到传真机旁边。 待传真机停下之後,陈启中这才将传真纸撕下来。 陈启中先是大致看了一下内容,确定是来自监识组的现场勘验报告後,这才开始将这份传真来的报告裁切与分页。 将报告裁切并分页完成後,陈启中伸手拿起一旁早就准备好的空文件夹,将整份报告夹了进去。 拿着文件夹走回自己的座位坐下,陈启中这才打开文件夹仔细浏览起来。 陈启中神sE非常专注的逐字看着,似乎是怕自己不小心忽略了什麽地方。 过了许久,陈启中这才阖上报告,将报告放回桌上後,他闭起了双眼,将身T靠在椅背上,伸手r0u着发酸的双眼。 因为得提供给法官与检察官阅览的缘故,这份报告中的用词较为严谨且繁琐,就算是时常接触公文的陈启中也略感疲乏。 不过,陈启中还是从这份勘验报告中整理出了三个重点部分。 这三个重点,分别是血迹、指纹、还有现场环境。 在这份勘验报告中,明确提及现场的所有血迹,经由b对全数与Si者相符,经过勘验,血迹只出现於Si者陈屍处,其余地方皆没有发现,证明此处应为刑案的第一现场。 在指纹辨识的部分,因现场为开放空间缘故,造成指纹采集不利,於现场采集的指纹多数不完全,能够辨认的完整指纹,经由监定後确认其中并无通缉犯或前科犯。 由现场带回的疑似凶刀,已转交法医进行判定,刀刃形状确定与Si者伤口吻合,证实为犯案凶器。 於刀柄上采集到了两份不同的指纹,指纹的所有人分别是Si者与发现Si者的男X目击者,也就是刘子齐所有。 现场证实无打斗迹象,门窗皆未遭到破坏,凶嫌犯案後并未在现场留下足迹。 於Si者血迹上,发现了两种不同的鞋印,经监定後确定鞋印分别来自男X目击者与nVX报案人,鞋印与大小皆吻合。 陈启中在脑海中整理出这三点,而这三点毫无疑问加大了刘子齐的嫌疑。 刘子齐有动机,时间点也符合,再加上现有的证据都指向他,剩下的只不过是找出他的犯案手法而已。 只要等法医的正式验屍报告出来,陈启中便能着手推论他犯案的手法。 陈启中没有等上太久,传真机很快就响了起来。 法医的验屍报告中有着许多专业术语,一般人其实很难完全看懂,幸好现今网路发达,许多术语在网路上都能找到解答。 陈启中一边翻阅着报告,一边利用电脑搜寻这些术语的解释。 严格说来这份验屍报告其实是不完整的,按照正常流程完成验屍至少需要两周,为了协助警方尽快破案,那位法医才将这份只完成了一半的报告交给陈启中。 因为早先有过口头约定的缘故,这份不完整的验屍报告中,只着重了刑案缉凶较为重点的部分,也就是Si亡时间、毒物化验、还有身T外伤。 经过详细的检测,证实Si者的Si亡时间与法医初步判定的结果吻合。 至於外伤的部分,除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