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章永乐密令 (第1/1页)
巴格达Baghdad1414年明成祖永乐十二年 公元1369年帖木儿兴起,他效法自己的偶像-成吉思汗杀Si年幼时的结义兄弟札木合,杀Si和他犹如兄弟情谊般的西察哈台汗忽辛,尔後宣称自己是成吉思汗的继承人,建立帖木儿汗国。在他的统治下,首先恢复了西察合台汗国的秩序与版图,接着又将东察合台汗国纳入麾下,随後开始向外征讨。先征服了波斯、花剌子模;公元1393年又征服了伊儿汗国及阿富汗;继而挥军北上进占金帐汗国。 帖木儿不断扩大汗国的版图,於1398年挥军南侵印度;并於次年1399年西征小亚细亚;又在1402年在安哥拉战役中大败奥斯曼帝国,俘虏了奥斯曼苏丹拜牙BayezidI,1354年-1403年;最终帖木儿帝国成为横跨帕米尔高原到小亚细亚、阿拉伯半岛的庞大帝国,而与另一端中土的明帝国形成东西对峙之势。 帖木儿首先於公元1396年明洪武二十八年及1398年明洪武三十年两度扣押及凌nVe大明使节,与之交恶;尔後公开与明帝国为敌,并於1404年的11月27日明成祖永乐二年亲自率领二十万大军挥军东进准备攻打中土的明帝国。 这一头甫从侄儿朱允炆明惠帝手中夺得皇帝大权的朱棣,陡然听到帖木儿大军来袭的消息相当震惊。除了一方面加紧充实北方防务,积极备战外;更拟定了一系列长期的对抗策略及计划,阻止北方部族鞑靼、瓦刺与帖木儿帝国连成一气;同时并积极连络其他与帖木儿为敌的部族和国家,形成联盟。希望冀以东西牵制的战略,夹击帖木儿大军,对抗这个如芒刺在背的心腹外患。而这个海外联盟的重大任务,自然落在朱棣最信任的Ai将马三宝郑和身上。 公元1414年明成祖永乐十二年郑和舰队以磅礡的气势再度出洋,短暂在印度西南岸的古里国停泊,补足粮食和水後,舰队继续向西航行。在印度洋的航行之际,总兵官郑和下令,将舰队一分而二。其中一支船队由副使王景弘领军继续向西前进,目标是现今的非洲东岸。另一支船队则由郑和亲自率领沿波斯湾而上,从阿拉伯半岛登岸,前往伊斯兰教圣城-麦加。 郑和一行人在参拜麦加後,继续向北而行,朝着中亚古城-巴格达而去,积极进行他的主子--朱棣所交付的联盟任务。 巴格达这座中世纪的世界三大名城,当然也逃不过帖木儿的铁蹄蹂躏,在公元1401年的入侵战争中,惨遭毁城、屠城的严重破坏,其後一度成为帖木儿帝国下一个省份的首都。 四年後1405年,明永乐三年,帖木儿在出兵中国途中,病Si於奇姆肯特Otrar,今中亚、哈萨克境内接近Karatou。之後,巴格达经历数变,先後受安曼加拉王朝及黑羊王朝的统治。前者为蒙古族,是帖木儿统治下的傀儡政权;後者黑羊王朝则是由土库曼族所建立。 土库曼人曾於1400年时为帖木儿所击败,一度流亡到埃及,因而和帖木儿帝国有着根深地固的仇恨。当帖木儿在1405年去世後,隔年土库曼人便重新召集旧部及军队,夺回故地。并於1410年明永乐八年攻下巴格达城。虽然重返家园,建立新王朝,但黑羊王朝与帖木儿帝国紧邻,基於历史上的仇恨及现实上的威胁,因而也积极寻求盟友,以求共抗强敌。 黑羊王朝的这些举动,透过沿丝路来的阿拉伯商人传到了朱棣的耳中。所以,郑和在参访圣地麦加後,便奉密令继续北上前往巴格达,拜访黑羊王朝的苏丹阔拉QaraQuyunlu,1411-1469年。黑羊王朝的统治者,传达大明皇帝的结盟友好之意。 这天,来自中土大明的使臣郑和一行人分乘五艘中型的船舰浩浩荡荡沿着底格里斯河而上,来到巴格达。尽管这五艘船舰并没有船队中最大的宝船。但五艘长十八丈、宽六丈八尺的五桅战船航行在河面上,还是x1引许多当地居民的目光。 虽说穆斯林及阿拉伯人自7世纪後便掌握了陆上丝路、阿拉伯海及印度洋海上丝路交通和贸易。但像这般巨型船舰出现在底格里斯河中还是头一遭。扬着明帝国五彩皇家麒麟图腾的雄伟巨舰,缓缓驶进巴格达城河岸码头时,引起不小的SaO动和此起彼落的惊叹声。 对於千年来中土和巴格达政权首次正式的官方接触,自然马虎不得。在熟稔外交事物的舰队总指挥及总兵官郑和运筹帷幄下,早在拜访之前,便先行遣使马欢从麦加经陆路前往巴格达,禀达黑羊王朝苏丹,关於大明遣使来访结好之意。 苏丹先是对大明的来使大感意外,但在先导使臣马欢说明联盟共抗帖木儿帝国的来意及进献大量的珍宝後,立即允诺了使臣的请求,准许郑和带领五艘船只沿河而上,进入都城。 苏丹随後亦派遣使臣,随着马欢前往位於波斯湾忽鲁谟思Armusy,今荷姆兹海峡舰队停泊处觐见郑和。郑和不但向来使展示大明的庞大舰队,且赏赐许多贵重物品给予来使,随後选定五艘中型战船满载瓷器、丝绸、茶叶及各地的珍奇异宝,前往巴格达。 郑和没有选择搭乘大宝船前往有的原因有二,其一是底格底斯河的河道太窄,不适宜庞大宝船进入;二则,带着战船前去,既可展示武力,显示联盟的实力,必要时又可保卫自身安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