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父子相疑变乱生.二十二 (第2/3页)
而萧宸首先派发给潜龙卫的任务,便是时刻留意颍王萧宇的诸般行动和交游往来。 前世将他b入绝境的虽不只萧宇一人,但因两世轨迹已然不同,对他心存恶意之人,自也不可能与前世一般无二……在此情况下,要想找出潜在的敌人,除了撒网打鱼般暗自留心可能与己产生利益冲突的对象,亦可从已知的敌人身上顺藤m0瓜地加以查探。 毕竟,就算那些人彼此的利益并不一致,但在除掉自己这一点上,目标却是相同的。齐心协力总好过单打独斗,他前生经历的那场Y谋便是最好的证明。如此一来,只要牢牢盯着萧宇,自然不愁钓不到鱼。 至於父皇对此如何做想,萧宸倒不十分担心。 父皇此前之所以一力要求自己回g0ng,就是察觉了某些人──例如萧宇──蠢蠢yu动的心思,想从根本上绝了他们的妄念所致。加之父皇自个儿对几位叔伯也存着极深的防备,又特意为他培养了个听话乖巧的五弟,对某些事情的看法,便也不言而喻。 当然,因「钓鱼」之事一时难见成效,眼下首要之务,仍是想办法取得友人的谅解……虽知敏行一向心大,但自个儿隐瞒之事终究非同小可,故仍教萧宸不由生出了几分忐忑来。 可不论如何,事已至此,他唯一能做的,也只有鼓起勇气前往面对而已。 便怀着这种七上八下、破釜沉舟的心情,待约定之日到来,休沐的萧宸难得未像往常那般整天腻在父皇身畔,而是在结束晨练用完早膳後回到了偏殿,让人取了不那麽惹眼的常服来为他换上。 而这一切,自也全入了一旁的帝王眼里。 萧琰向来将自己休息的时间同Ai子安排在一道儿──其实休不休息也就是他一句话的事儿──太子的行踪又是日日有人报到他跟前的,故萧宸今日yu同宁睿yAn见面之事,他其实早在後者回信答允当天便已知悉。 只是知道是一回事,实际面对又是另一回事。即使他已无数次在心底告诉自己宸儿也该有自己的交游圈子,而非如儿时那般天天缩在紫宸殿里闭门不出,可看着Ai子为了和对方见面煞费功夫地在那儿挑选合适的衣着,仍教帝王x口禁不住一阵酸意漫开。 他很难形容自个儿此刻的心境;但却得要耗上全副自制力,才能勉强压抑下那种想强行阻止Ai子外出的冲动。尤其一想到宸儿的那位「好友」,萧琰脑海里便会忆起数月前父子俩重逢那天、Ai儿醉眼迷离、双颊泛红地童对方饮酒谈天的模样。虽说宸儿已承诺了再不会找对方喝酒,但二人今日相约梅园,迎着正当花期的满园梅花,就算没有美酒助兴,单单那幅驰名京城的美景,就已足够醉人了。 思及此,帝王心下躁动愈甚,一瞬间甚至想着乾脆同宸儿一道赴约好了,却终究还是b着自己按下了这种不切实际的念头,只在少年打点仪容时出声cHa了一句: 「宸儿这麽穿,未免太过朴素也太过单薄了些。」 ====================简T=================== 时光,总是在忙碌中消逝得飞快。 萧宸於九月初抵京,之後先是忙着准备册立大典、接着又陷入了纷乱繁忙的东g0ng事务中;待到詹事府和卫队均已配置完整、有条不紊地开始运作起来,一年之中最为重要也最为忙碌的时节──新年──却也於焉到来。 此前数年,萧宸不是卧病在床、就是远在他乡,虽也正正经经、热热闹闹地过了年,却终究b不得京中新年朝贺时的偌大阵仗。尤其他如今已被正式立为太子,乃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国之储君,身上所肩负的责任,较昔年仍只是个幼年皇子的时,自不可同日而语。 从腊月封印前的兵荒马乱,到年节期间的各种仪式祭祀,但凡需要帝王出席的场合都少不了萧宸,身上亦是各种冠冕礼服轮番上阵。饶是他早已将诸般礼仪熟稔於心,也让接二连三的仪制步骤弄得晕头转向,只能如傀儡般由着身边的g0ng人和礼官随意摆弄,在一片忙乱中度过了正旦的朝贺、初二的祭天,以及其他大小不等的诸般仪式和饮宴。 等到他终於能够稍喘口气,已经是元宵过後了。也是直到这个时候,不再满脑子练兵挑人的萧宸才恍然记起:往年曾与他一道在昭京共度春节的好友,这个新年也是在盛京城里度过的。 想到好友抵京数月,自己不仅没去探望、甚至连想都不曾想起对方,便是事出有因,少年也不免生出了几分愧疚来。 好在元宵过後,他忙碌的日子也算是暂时告了个段落,遂在确认了宁睿yAn的落脚处後差人上门投帖,邀对方往城郊的梅园一会。 因萧宸至今仍未告知友人自己的真实身分,名帖上署的自仍是「沐昭荣」之名。只是见面之後,该直接坦言身分、还是在友人应考前继续瞒上一阵,便成了少年眼前不得不面对的一大难题。 事实上,萧宸才刚将名帖送出不久,就意识到自己有些冲动了。 按说以两人的交情,先前他外出历练、不得不隐姓埋名的时候也就罢了;眼下既已无了原来的顾忌,自然便该将真相坦诚以告……只是他身分敏感,就怕贸然行事,会将敏行牵扯进他身边的麻烦当中──他那位「好大哥」可是随时在一旁虎视眈眈呢──不仅帮不上好友的忙,反倒要因此害了对方。 可转念一想,就算继续隐瞒下去,等友人中了进士,迟早也是会和身为太子的自己在御林宴上见面的。到了那时,只怕对方生出的便不是他乡遇故知的「惊喜」,而是实实在在的惊吓甚至愤怒了。 毕竟,倘若今日易位而处、让他发现原先以为是挚友的人竟对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