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42. 气到发疯的朱橚(感谢大家支持,新年快乐)  (第2/2页)
方具体位置也不知道。后世的地理变化太大,只能估摸大概位置。    不过事情得一步一步来,明年夏天就扩大种植规模,建立矿产地,最重要的是拿这些暖棚的瓜菜粮食来说服大明百姓。    冬天有菜就很稀奇,要是还能有西瓜之类,那更稀奇,如果再通过这些东西给大明带来些影响,那就更有意义。    周乾抱着篮子挑了几个黄瓜,咔嚓咔嚓咬着道:“你们几个也尝尝。”    众人谢过周乾,纷纷咬起来,觉得和夏天的黄瓜没什么区别,都是爽脆可口。    “本王亲自来摘。”朱橚撸起袖子毫无斯文样子,让内侍拿来干净的案板开始下刀。    周乾却道:“不能这样吃,回去切成片,用了还能继续吃。”    “啊……”朱橚不禁大吃一惊,用了还能再吃?    …………………………    朱元璋是个批阅奏疏的狂人,奏疏也不经过其他人,自己揽着,每件事都亲自做,一天也要上千份奏疏,朱标常常分担一大半。    官员的奏疏一般如裹脚布,又臭又长的,朱元璋便告诉周乾,怎样最快的筛选出最重要的。    “开头不是骂咱就是夸咱,你就直觉略过,在后半部找。”朱元璋得意的把法子给大孙教着。    指着大明北地的奏疏:“这个奏疏说的是大雪数日,百姓饿死,牲畜冻死,唉……得赶紧让你三叔,二叔和四叔回封地去。”    数日后,这座大明心脏也迎来了洪武二十五年最后一场雪,但是雪很快便消融。    相比其他地方,已经要温暖许多。    河南开封一带,陕西以北,大雪数日,天寒地冻,不少得百姓逃往江南一带,有不少冻死于北地。    ……………………    东宫侧殿,天气寒冷,朱允炆抱着书躲在暖阁里,喝着宫里的御酒,手捧着周礼研读,看到周公之礼时,便想要试一试。    东宫的侍候御膳,今日是个女官,恰巧几杯酒下肚,朱允炆便抓着女官的手,问了年龄,拉到内殿行周公之礼去了。    女官根本没想到自己已经过了双十还能得到皇孙青睐,半推半就便侍了朱允炆。    那女官本想被怜惜,但朱允炆就是只会横冲直撞,什么也不懂,用的是周礼中类似西方的传教士的姿势。    不久后。    朱允炆神清气爽的站到殿外看雪花,那女官忍着痛苦收拾,他立刻喊来内侍,把这个女官留在宫里。    他除了得不到徐妙锦,宫里的女官和侍女总是可以的,便问了名字让女官离去。    朱允炆神清气爽,江南又是很少看到雪,立刻让人拿来袍子,在雪中慢慢走着。    走到院子时,听见走廊里传来内侍的声音。    “梁义叔,你说真的么?”小太监询问年老的太监。    “真的,听说不少灾民都跑到应天府来了,陛下还叫了皇长孙去批阅奏疏呢。”梁老内侍点头道。    “哪个皇长孙?”    “虞王殿下,他可是嫡长孙,陛下当然找他了。”    “听长孙说,他想把暖棚里的菜送给进京的灾民吃,陛下直夸他有大仁义啊。”    朱允炆看了看,在雪里后退几步才站好,随后示意身边的内侍,去找黄子澄进宫。    黄子澄进宫时,朱允炆寒暄了几句,随后在纸上写了几句话,交给了黄子澄。    “这……子澄做不出来啊。”黄子澄说道。    “黄先生?”朱允炆苦闷道:“只做这一次。”    “是。”黄子澄无奈点头:“还请长孙殿下好好待在宫里读书。”    第二日,宫里那个姓梁的老太监死了,是从御花园最好的楼梯上摔下来死的,说是欺负东宫女官,被发现后失足滚落。    地面上雪和冰冻在一起,内侍铲了许久也没铲干净,只看连同泥土一起铲掉。    宫里几个内侍凑了钱,买了薄桐木棺材,给运出宫埋了。    没有人追究。    第二日一早,蒋瓛踏着雪花一路跑到乾清宫,进门便道:“陛下,虞王殿下,周王爷他……气到发疯了,直接晕过去了。”    朱元璋道:“怎么回事。”    周乾扶住朱元璋道:“老朱,你先不要急,我问问他。”    蒋瓛道:“西南角的蔬菜暖棚被人砸了……周王爷气的在雪里滚,灾民都往暖棚里钻……值守的挡不住。”    听到快要收成的暖棚被砸了,周乾立刻站起来:“你说什么!我的暖棚被砸了!”    “是,不知道谁砸的,应该是城外的灾民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