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54章 贼心不死 (第2/2页)
,虽然嫡母待他不错,但他知道本分,他不能抢嫡兄的风头,也不打算靠父荫,他愿意用政绩提升官级。 “你有这份志心,很好。”晏太傅欣慰地笑道。 到了四月十三日,黎明时分,众贡士在内侍的指引下,进入保和殿,经历了一系列礼节后,在书案前坐下,屁股还没坐热,就听内侍大声道:“皇上驾到!” 得,一大堆人离坐下跪,高呼,“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圣上低沉厚重的声音响起。 “谢陛下。”众人这才起身。 圣上目光扫过,微微笑道:“诸位都是国之栋梁。” 接着贡士们考试,圣上去上早朝了,殿试要考一天,圣上不可能在这里坐一天看着他们。二百多名贡士整齐地坐在大殿中,周围有御林军在看守,在这么森严的情况下,想要作弊基本没可能,当然他们也不敢作弊。 申时正就开始有人陆续举手,示意内侍可以收卷了,晏同烛是三兄弟中第一个交卷的,一刻钟后晏同安交卷,最后是晏同华。回到家,太阳已经落山了。 晏太傅看到三个孙子回来了,让他们先解决了一下个人问题,吃过晚饭后,“把你们写的策论默写出来。” 三人在书案边坐下,开始默写,默写完,就交给晏太傅、晏大爷、晏二爷和晏四爷看,晏三爷当年殿试时,二甲最后一名,险些掉到三甲去,才学不显的他,献丑不如藏拙。 晏太傅四人看了三人的策论,皆道:“稳了,应该不会掉到三甲。” 三人这才安心各自回院歇下,一夜无话。 次日,晏萩就去外院寻她四哥,“四哥哥,你考的好不好?能不能被点为探花?” “小妹,你太看得起你四哥了,这天下才子很多,你四哥能在二甲就不错了。”晏同烛笑道。 “四哥哥一定可以被点为探花。”晏萩拍拍胸口,“我可是小福星。” 晏同烛笑,“四哥哥承你贵言。” “可惜还要等几天才能出名次。”晏萩双手托腮。 “不急,这名次总归是要出来的。”晏同烛笑道。 此时,皇宫内某处封闭的宫殿,读卷官们正在改卷。读卷官一般是由翰林大学士及朝臣中文学优秀的人做,一共有八人。本次殿试是由大学士二人,院部大臣六人充任。 因为三个侄儿都参加了殿试,晏大爷、晏二爷依律回避。自从圣上指定了读卷官后,这八人就被带进了这个宫殿,由御林军看管,不能外出,直到贡士们的名次决出。 读卷官们一人一桌,试卷在他们之间轮流传阅,共有二百三十七张,十八日要决出名次,他们得在十七日前看完所有的卷子。看完后,在卷子上留下各种记号,分为五等,圈,尖,点,直,叉,再写下评语,盖上属于自己的官印。 得圆圈最多者为佳卷,选圆圈最多的十份进呈给皇帝,由他钦定御批一甲第一、二、三名,即为状元、榜眼、探花。为了保持公平公正,读卷官根本不交流考卷内容,也不发表什么看法。 等到十七日晚上,他们终于审阅完了卷子,把其中画圈最多的十份卷子挑拣出来,上呈皇上。 十八日清晨,晏萩起了个大早,去外院送晏同烛进宫参加传胪大典,见晏同烛穿着朝廷统一发的进士服,摇头晃脑地道:“风度翩翩,惨绿少年,美哉美哉。” “顽皮。”晏同烛笑,揉了揉晏萩的脑袋。 “四哥哥,我一会跟娘、二伯母还有二嫂、三嫂去看你游街啊!”晏萩眉眼弯弯笑道。 “好。”晏同烛笑应道。 “到时候我丢花给你,你一定要接住哟。”晏萩又道。 “好。”晏同烛告别父母弟妹,和两个堂兄进宫,圣上着礼服到太和殿升御座,读卷官、执事官等向对圣上行三跪九叩礼。鸿胪寺官引导新进士按照春闱的名次分成两列排队站着。 殿内圣上和四品以上的大臣在议事,议的就是新科进士的排名。龙案上摆着十份已拆封的试卷,他们的名字和籍贯等亦在上面写得清清楚楚。 圣上的目光扫过众臣,问道:“诸位爱卿,哪三份最为出众?你们说说。” “陛下圣明,这十份卷子都是难得的佳作,臣等难以分高下,请陛下定夺。”这是很官方的说法,每三年就要说上这么一回,只是说的人不同,上次是左相,这次是右相。 圣上对臣子的这个回答是满意地,唇角微扬,露出了一丝笑容,“罗洪先可点为状元,程文德为榜眼,至于探花……”圣上迟疑了一下,“让这十人进来。”没见着人,这万一点了个丑八怪做探花郎,有负探花郎这个美称。 内侍出去把十人带进来,这其中就有晏同烛;大家一一将名字和籍贯说了,让圣上知道谁是谁。 “晏同烛,晏家人,晏太傅是你的?”圣上问道。 “回陛下,晏太傅是学生的祖父。”晏同烛答道。 “你是几房的?”圣上继续问道。 “回陛下,学生是四房的。”晏同烛恭敬答道。 “四房,就是南平那丫头的长子。”圣上脸上的笑意深了几分,这是荣王弟的外孙,也和他外孙一样,“探花晏同烛。” 晏同烛呆愣了一下,他是探花?天上掉馅饼,正好掉他头上了,小妹真是小福星,“谢陛下恩典。” 圣上笑,“朕宣布本次新科进士的一甲排名,状元罗洪先,榜眼程文德,探花晏同烛。” “臣等谨奉诏,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众臣行礼道。 一甲已定,二甲、三甲的名次,就不烦劳圣上了,殿试发榜用黄纸,表里二层,分大小金榜,小金榜进呈圣上御览后存档大内,大金榜用玉玺加印。等举行传胪大典后,由礼部尚书奉皇榜送出太和殿中门,至东长安门外张挂在宫墙壁上,所以考中进士者亦称之为金榜题名。 进士们是不用去看榜的,那是给百姓看的,进士们会在传胪大典后,直接从皇宫出去跨马游街。新科进士跨马游街,风光无限,是天下所有读书人梦寐以求的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