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一章(治疗) (第1/2页)
祝安安来到邺城的第七天,染上了疫病。 这是祝安安深思熟虑之后的决定,皇上只给了她三个月的时间,而邺城距京城路途遥远,光是一来一回花在路上的时间就要差不多一个月,留给她治病的时间不多,而想快速熟悉一种病的种种特征,那就是自己也患上它。 于是,祝安安与那些患有疫病的病人接触时,常常毫无避讳,终于,在第七日的时候,她也患病了。 祝安安将自己关在房中不与外人接触,每日由蒋姑姑将食物与各种药材送到祝安安房门口,等将姑姑离去后祝安安再出门来取。 有时,她也会让几名同患疫病的病人进入她的房间,对他们望闻问切一番,然后让他们服下自己研制出的草药,观察他们的反应。 半个月后祝安安摸索出一剂中药配方,虽并不能根治邺城此次的疫病,但每日服下三次,可遏制疫病的加重。 蒋姑姑每日带着那些被祝安安在邺城门口救下的那些女人一起煎药,然后再去外面为那些患病之人施药。 但这到底治标不治本,祝安安在房中急得焦头烂额,她还是第一次遇见这么棘手的疾病。 可是,她不能退缩,也不能失败,邺城那么多的百姓等着她去救呢! 就连顾宁,也为她立下了军令状,她不能连累顾宁,而且,她也答应顾宁要回去娶他的。 于公于私,祝安安这一战,只能胜,不能败! 祝安安靠着心中的这点信念咬牙坚持着,她的身形迅速消瘦起来,可是她已无暇顾及。 就这样,又过了半个月,祝安安终于研制出根治疫病的解药,但她担心不同人喝下解药后会有不同的反应,就又在邺城待了将近一个月,对那类人对症下药,并将不同人所需的药量治法编成一本《邺城疫病集》留在了邺城,给那些留在邺城的太医和郎中查阅。 至于她,距三月之期只剩半个月了,她必须快马加鞭回皇城复命。 只是在她走前,她被邺城的百姓拦了下来。 祝安安:“乡亲们有什么事吗?” 拦住祝安安的那些人似乎想说什么话,但又因为目不识丁,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害怕不小心冒犯了恩人,只围着祝安安两旁的道路跪了下来,中间留出一道给祝安安前行。 他们嘴中并没有什么花言巧语,只有一句句情真意切的“谢谢菩萨!”“谢谢恩人!”,每说一句,还要给祝安安磕一个头。 祝安安不习惯这样,她想下马将他们扶起。 这时蒋姑姑走到了祝安安面前,对她摇了摇头,道:“姑娘,你是邺城的恩人,救了邺城那么多人的命,但我们身无长物,只剩下这一点真心可以给姑娘了,姑娘就不要推辞了。” 祝安安这才停住了动作,她看向蒋姑姑,道:“姑姑,安安走后你要好好保重身体,不要再让别人欺负你了。” 蒋姑姑眼眶一热,她看着祝安安,想抱抱这位宛若神仙下凡的救命恩人,但想到自己粗糙丑陋的双手,她不愿玷污神女。 祝安安却不在意这些,她像当初抱骄娘那样将这位姑姑抱在了怀中,算是道别。 蒋姑姑:“姑娘,那日你说如果民妇有了自己的名字要告诉你,民妇已经想好了自己该叫什么了。” 祝安安:“姑姑打算叫什么?” “蒋遇生” 很朴素的意思,一位姓蒋的妇人遇见了姑娘你,获得了新生。 蒋遇生:“姑娘,民妇已经明白了你的意思,姑娘放心,民妇这段时日跟着姑娘也略识得一些常用草药,给旁人治疗个风寒之类的小病不成问题。姑娘走后,民妇不会让人欺负的。” 说完,怀中的妇人抬头仰望着祝安安,阳光洒在她的身上,祝安安可以清楚地看到她眼中对未来的希冀。 之前被祝安安救下的那群“老刘家”的女人也开口了。 “jiejie,我也会采草药了!” “是啊,姑娘,你放心吧,老妇虽然不能采草药,但这些时日也学会了煎药,我们一家人在一起,会好好活下去的。” ······ 祝安安看着这群可怜却又坚强的女人,又想起了清水镇的骄娘,还有自己,有些欣慰又有些骄傲,好啊,她们都成长起来了。 她若有所思,如果她走遍大梁各地,广收女弟子,因为在生老病死面前众生平等,她的那些女弟子们若有一些医术傍身,是不是,也可以靠着医术获得一席安寝之地呢?不必再依靠于那些男人虚无的爱与良心。 她觉得,她马上就要找到属于自己的道了。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